正體
文章
文章
传讲完整的讲道

解经式讲道在近几十年间日益盛行。自从改革宗神学俘获了充满活力的年轻一代,对圣经的崇高看法便浸透了福音派的思想,使“大能的上帝”(big God)和加尔文主义救赎论蔚然成风。当你浸润在恩典教义中时,解经式讲道自然顺理成章。即便在非“经典”改革宗教会中,按顺序讲解整卷经文、宣讲经文主旨的做法也愈加普遍。

但在坚持系统解经的过程中,我们必须警惕走向极端。主题式讲道往往贯穿激情呼吁,而解经式讲道人有时却把呼吁与应用压缩在结尾。其背后的逻辑或许是:既然我要讲解这段经文,我需要证明我的解释是正确的,那么我的讲章就应当像是这样安排:

  1. 诵读经文。
  2. 引出讲道主题。
  3. 逐节解释经文。
  4. 从解经中论证经文主旨。
  5. 以赞美(呼吁)或应用结束。

诚然,我们中有些人仍紧握着神学院所学的方式——先解经、再呼吁。我们总感到必须从经文本身确切证明所传讲的是真实的。

然而,我们应警惕另一种讲道陷阱——直到讲章临近结尾时才真正开始讲道(呼吁)。诚然,讲道应围绕经文主旨。但若听众在你讲道中途离场——可能是母亲要哺乳、父亲需处理孩子的问题——他们是否会说:“真可惜,他还没真正开始讲道我就得走了!”?

解经式讲道常沦为倾倒的工具箱:“这段经文每一处的意思都是这样的!”在较好但仍不理想的情况下,我们的讲章如同钉子一般:唯一要务将核心要点钉到听众心中,这完全是一场成败攸关的较量;若听众未听见、也未被说服,那么我们的讲道便算是彻底失败了。

但我提出一个更好的方式:把你的解经式讲道视为螺丝钉,而非钉子。

螺丝钉虽有一个尖端,但其环绕的螺纹同样重要。这道锋利的螺纹不是可以忽略的附属,而是通往核心的途径。

若只有主旨,你的讲道便成了一颗钉子,而你是锤子。要么强行把道敲进会众的脑海中,要么彻底的失败,这完全取决于敲击的力度。但若讲道是螺丝钉,整个宣讲过程都会带着力量。无论讲道最终完全深入听众心扉,还是仅触及部分,每位会众都能感受到经文的锋芒。那些全程专注的听众,将会意识到自己始终跟随着经文的主旨。

螺丝钉确实只有单向螺纹通向单一核心,但若你用拇指和食指分别捏住两端侧视,双眼或许会误判出多个焦点。精心构思的讲道正是如此令会众产生共鸣。会众会以为讲道者阐述了诸多要点,甚至可能将次要观点或过渡论点误认为核心主题。他们或许根本无意捕捉主旨,只满足于在某处刺痛心灵的棱角处驻足沉思。但我们讲道者若能让会众捕捉到讲道任何一处锋芒,便已心满意足——因为我们深知,所有内容都应当指向同一个主旨。

我们应当在整个讲道过程中宣讲应用,以及以富有感染力的方式向会众说话。宣讲时应始终面向会众,而非仅在阐释经文或论证要点后才转向他们。若需圣经范例,请参阅《希伯来书》。注意作者如何将旧约经文的释义与圣经神学思想交织,再回归应用、劝勉与警示(来 2:1-4,3:1-2,4:1-2、11、14-16,6:1-3,6:19-20,10:19–25),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向听众证明主旨:耶稣远胜于旧约所能赐予的一切。他真正传讲了完整的讲道!倘若哺乳的母亲在第 11 章结束时不得不带婴儿离场,她固然会错过部分内容,但绝非错过全部。事实上,即便错过结尾部分,她仍可宣称自己听到了经文的“主旨”。

因此我们应当传讲完整的讲道,而非仅是三段论(更绝非单纯的解经)。要贯穿始终地宣讲,在解释、呼吁、劝勉与应用之间自由穿梭(视经文而定)。


译:DeepL/STH;校:JFX。原文刊载于九标志英文网站:Preach the Whole Sermon.

作者: Andrew Ballard
2025-11-18
解经式讲道
讲道学
牧者生命
领袖装备